中国古代人紧急避孕措施有哪些
在科技发达的现代社会,男女可以选择的避孕措施有避孕套、避孕药、避孕环等等多种多样,不仅使用简单,还安全便捷。也有很多人比较好奇,在遥远的古代,科技水平如此落后,人们是如何避孕的呢?用什么方法才能避孕呢?
一、据《清朝野史大观·清宫遗闻》载:帝王与妃子交欢后,敬事房总管太监“必跪而请命,曰“留不留?”帝说不留,则“总管至妃子后股穴道微按之,则龙精皆流出矣”;说留,则将某月某日某时皇帝幸某妃,笔之于册,以备受孕之证,并称此为“宫禁中祖宗之定制”。这种微按妃子“后股穴道”使精液流出的方法,便是古代宫廷房事后的“紧急避孕”补救措施
二、还有一种民间偏方,说将7柿子蒂用瓦片烤干,连续吃7天就是49个,用开水冲冷服用,可保一年不孕,但一年内不能吃柿子。如果想要怀孕了,就再吃7个柿子蒂。听起来好像有些邪乎,不过,据现代医学研究,柿子蒂中含有齐墩果酸、白桦果酸,中医常用它配人参、丁香研末,制成柿线散,具有降气、止呃逆作用。柿子的花、根、皮也都是很好的药材。柿树可称得上全身都是宝。在民国时期,一个小姐写的类似于回忆录的书中就介绍了避孕的情节,说是在接客之前,老鸨会让自己喝一种汤水,这种汤水味道有些酸甜,很好喝。喝了后就终身不会怀孕了……这位小姐所喝的汤水应该就是柿子蒂粉冲泡的水,但也有用黄酒冲泡柿子蒂的说法。
三、临床实践证明,石门穴和三阴交配合的避孕效果确切,其避孕机理可能是泻石门和三阴交可以导致任脉虚,太冲脉血少,从而使冲任二脉不相协调,故尽管阴阳相合,然独阳不能化气,孤阴不能成形,故不能成孕也。反之,如果补石门穴和三阴交还可以用于助孕的功能,这就是临床中补泄的一些佐证。当然,临床上对有些女性患者应用石门穴治疗月经不调和带下病效果很好,并未导致终身不孕的不良后果,说明针刺石门穴绝子是有条件性的,是有其特定的针刺方法的。
药物:艾条
方法:用艾条点着,对着石门穴熏,注意不要太近,以防烫伤。每天一根艾条,连熏一周。以后看情况,每半年或每年熏一次,作为巩固。
石门穴,是任脉上的穴位,位于:下腹部,前正中线上,当脐中下2寸。
石门穴,是三焦的募穴。
此方法自古流传,现代曾经有人专门研究过,确实有用。这里介绍给大家,作为那些常规现代避孕方法经常失败后的人的一种可能的选择办法吧。
分析这种方法的原理,其实是增强石门穴的火气,也就是增强子宫中的火气,使得人难以怀孕。也就是相当于人为地在子宫中造成一种炎热的气候,导致不孕。
需要注意的是:倘若以后想怀孕的人,建议不要采用这种方法避孕。因为我虽然见过有人曾用这种方法避孕成功,且后来因为别的偶然的原因,还再次怀孕生子;但是,对于解除这种避孕的状态,毕竟没有确切的把握,所以,不建议以后打算要孩子的人使用。
还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现在有一批人喜欢用艾灸关元穴的方法保健。对于想要生育的人,最好不要用此方法,因为关元穴在脐下3寸,石门穴在脐下2寸,两者离得很近。取穴稍有不准或艾灸的火力稍微大了些,很可能就实际上变成了艾灸石门穴了,无意中造成避孕的情况,妨碍生育。
四、针法避孕
避孕的操作方法:于月经来潮的第7天开始针刺。患者仰卧,两腿伸直,采用30号2寸毫针对准石门穴垂直、快速刺入皮肤后,再缓慢进针,以患者感到麻痛为度,得气后行捻转泻法1分钟。再于内踝尖上3寸处取三阴交穴,快速进针,待酸胀感出现后再行捻转泻法1分钟。两穴均留针20分钟,每日1次,5天为1疗程。待下次月经来潮的第7天再行第2疗程,共针2—3个疗程为宜。
按:古代文献记载针刺石门穴能导致不孕,如宋代王惟一的《针灸资生经》云:“针石门则终身绝嗣,共道幽隐岂可悔哉。”此后亦有不少医家从其说。中医学认为,冲为血海、任主胞胎,任脉通、太冲脉盛,月事以时下故能有子,反之则经断无子。石门穴为任脉腹部穴,为三焦之气血通达之处、冲脉气血循行所过之所。三阴交穴为肝、脾、肾三脉之交会穴,主阴血,有形之血当补不当泻。
临床实践证明,石门穴和三阴交配合的避孕效果确切,其避孕机理可能是泻石门和三阴交可以导致任脉虚,太冲脉血少,从而使冲任二脉不相协调,故尽管阴阳相合,然独阳不能化气,孤阴不能成形,故不能成孕也。由于古人有石门穴“女子禁不可针刺”的说法,故对无避孕要求的妇女当慎用此穴。当然,临床上对有些女性患者应用石门穴治疗月经不调和带下病效果很好,并未导致终身不孕的不良后果,说明针刺石门穴绝子是有条件性的,是有其特定的针刺方法的。
因此,本穴可作为节制生育、控制人口的辅助措施,其机理有待于进一步研究,以便更好地服务于人类。总之,本法适用于有避孕要求的育龄妇女,要求月经规律、身体健康。经期、感冒或其它疾病时均不宜针刺。
以上介绍是古代人采用的一些避孕措施,但有些措施是针对月经规律,身体健康的女性。涉及到使用药物避孕的,现代人不要轻易效仿,容易引起不良的后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