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秋:一叶落知天下秋 | 节气漫谈
《淮南子·说山训》有云:
见一叶落而知岁之将暮,睹瓶中之冰知天下之寒。
后来唐人有句:
山僧不解数甲子,一叶落知天下秋。
这便是“一叶知秋”的由来。
一叶的叶,是梧桐叶。
在宋朝,立秋这天,皇宫把栽在盆里的梧桐移到大殿内,等到'立秋'的时辰一到,太史官高喊一声:“秋来。”说完,梧桐应声会落下一两片叶子,寓为报秋。
听起来很神奇,《花镜》中说梧桐:
【此木能知岁时,清明后桐始华。桐不华,岁必大寒。立秋地,至期一叶先坠。】
于是这样一棵有灵性的梧桐,成了宋时感知宇宙,感悟立秋到来最好的见证。
于此同时,东京(开封府)街头男女都会戴楸(qiū)叶,或者用石楠红叶剪刻花瓣插在头发上,就着秋水吃七颗小赤豆。
这可不是乱说,宋人孟元老在《东京梦华录》中写道:“立秋日,满街卖楸叶,妇女儿童辈,皆剪成花样戴之。是月,瓜果梨枣方盛,京师枣有数品:灵枣,牙枣,青州枣,毫州枣。鸡头上市,则梁门里李和家最盛。中贵戚里,取索供卖。内中泛索,金合络绎。士庶买之,一裹十文,用小新荷叶包,糁以麝香,红小索儿系之,卖者虽多,不及李和一色拣银皮子嫩者货之。”
宋末元初,周密根据自己目睹耳闻和故书杂记,写下《武林旧事》。武林,杭州(临安府)旧称。他回忆“立秋日,都人戴楸叶,饮秋水、赤小豆。”
到了清朝,人们对节令饮食的要求更上了一层楼,《帝京岁时纪胜》上说:立秋前一天,要陈冰瓜,蒸茄脯,煎香薷饮,到立秋日合家饮之,“谓秋后无余暑疟痢之疾”。
香薷饮是中医的一个古方,由由香薷、白扁豆和厚朴三味药组成,具有消除暑湿、预防感冒的作用。所以人们在立秋前一天便纷纷到药铺买好这些药,煎好后露宿一夜,次日立秋之时凉饮。
虽说是立秋,但并不是秋天的气候已经到来了,从医学的角度来说,立秋起至秋分前这段日子称之为“长夏”。
早在春秋战国时,诗经就有说到“七月流火,九月授衣”。农历七月天气开始转凉,正应了立秋三候:凉风至;白露生;寒蝉鸣。一候为5天,立秋15天,逐渐变凉。
田里的稻谷很快就要熟
经过“苦夏”,该“贴秋膘”。
“贴秋膘”最初是为了补充夏季的消耗,并为越冬做准备,现在嘛,肉照常吃,但是也少点吃——
免得来年减不了肥
今天,你吃(啃)瓜(秋)了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