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同性恋在中国很难找到伴侣生活在一起?
即使已经向家人出柜,即使是写给gay的文章,但在谈到婚姻问题上,我也从不敢教别人结婚或者不结婚,因为这都是你自己的选择,涉及的东西太多,只有当你走过一条路了,你才知道路好不好走,脚底有没有被磨破,没有人在你还没迈出第一步时,就能预知你会不会摔倒。
每个人的家庭环境和个人的观念都不同,但有一点是相同的,就是作为同志,所有人都会有压力,压力来自家庭观念,来自社会观念。
首先,家在中国是一个地位非常高的文化符号,也是稳定社会的一个基因元素。中国人在家庭观念上,越老越向往和子女在一起生活;夫妻之间,有一个词叫百年好合,即使没有感情了也要硬撑着,因为还有一个家;小时候父母亲手为自己做饭洗衣洗脸洗脚,那么,绝大多数人在父母老了时也愿意为他们这么做,这是在家庭中一代代传下来的文化,也是孝道。
记得好像林语堂先生曾写过一本书,其中专门对比过中国家庭和美国家庭,在美国人看来,以前的中国式大家庭有很多封建文化,在这样家庭里长大的孩子很难独立成长,从小他们就受到长辈们的宠爱,而美国的小孩独立性很强,从婴儿时期就和父母分开睡,但他们却没有中国人感情细腻。
林语堂先生分析,其实这两种家庭模式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家庭模式和文化观念不同,欧美国家的人从小就没有家庭深层次文化的约束,大多都是宗教信仰,所以他们也不会像中国人这么难以脱离原始家庭的依赖,当他们要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时也不会受到原始家庭的过多干涉。
如果你是异性恋,说这你也感觉不到什么,但你如果是一个gay?也许你就会很明显地感受到这两者不同所带来的巨大压力,有可能你自己都会认为一定要结婚,一定要有小孩,一定要有男女组成的一个家?有时就连生男生女也有一定要男孩?
为什么长大了自己也是这样?
因为你从小就是在这样的家庭里长大的,一直生活了二十几年三十年,一个人家庭文化、价值观、世界观全都是在这个时期形成的,一旦你将来想打破这种原有的模式,就会在思想上产生冲突,你就会很纠结,两难选择,首先是自我认识的障碍。另外就是社会文化,同性恋这个词在中国从病到非病,从不能讨论到公开大规模讨论,也只不过区区几十年的事,区区几十年怎么能改变中国几千年沉淀的文化传统?
所以,现在你或许会发现,有时在中国的话题,在国外人眼里都是莫名其妙的事,比如赵本山的小品曾在中国很火,但国外人看不懂;比如一个人的性取向,这属于一个人的隐私,隐私干嘛要拿出来炫耀?(当然除了我们这些少数群体需要得到支持外),在国外也不会有人随便问别人的隐私,比如随便别人的年龄,这都是很不礼貌的事,但在中国,一个小孩从小被问到大,这算什么隐私!
如果你是异性恋,或者你感觉这两种模式没什么区别,因为你早已习惯了自己的环境;但你如果稍微有点不同,比如残疾、比如矮胖、比如家境不好、工资不高、比如你是同性恋,你马上就会有很大压力。有时候想想,中国人活得挺累的,相同的时候一定要比比人强一些,不同的时候又害怕不同,但社会上物质确实是比以前要丰富了,只是价值观念非一朝一夕能改变的。
gay要想自我改变,重新换一种模式生活,你就是在跟自己斗争,跟观念斗争,你就得重新认识自我,这也是任何人都要面对的事,认清自己的优点在哪里?能做什么?认清自己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想和怎样的人在一起?想过一种什么样的日子?
最近,有个大一gay离家出走,他听说大学是白花学费,不值得,学校估计也不怎么样,所以就辍学了,结果一辍学就和家里发生了矛盾,最后被家里人赶了出来,他一个人像流浪一样开始在社会上漂泊,他一边找工作一边找BF,希望有个人能帮帮他,安顿他,和他一起工作一起生活,想得很美好,但是跑来跑去结果最后也没见一个人能和他在一起,敢跟他在一起。
我不知道他现在有没有后悔过自己的决定?在我看来,不管他后不后悔都不重要,重要的是这样的人面对自己,和自己将要面对的世界还找不到北!
对于学历,在中国确实没什么可说,一方面对于某些企业某些单位,学历就是块敲门砖,另一方面很多大佬都是低学历出身,通过实实在在若干年的行动干出来的,比如很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马云,他当年也只不过是杭州师范学院,也没什么背景,二十年前也只不过是个老师而已。
在有些人看来,学历确实不重要,即使你是清华北大的你也不过才学了四年,大不了再多加几年,相比这些人,其他有些人并不一定是在学校学习的,比如做生意,在书本上学再多理论你都要去实践,比如说管理,你不跟几百号人打打交道就能轻易管好几千人?
昨天推送过一篇文章,说的是一位老奶奶《摩西奶奶:过好每一天,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他本来是一位村妇,一直到老了身体干不了之前的活了才开始学画画,但人家学着学着就学成了画家,学校只不过建立了一个人的思想和认识框架,肯学习的人不会在乎那几年没有跟上。
但是,马云当初虽然没有多么深厚的理论知识,但他好像也说过一句话:没有知识的人一样能成为暴发户,但成了暴发户的人一定得学点知识。对于没有自我定性,没有知识支撑的人,有时钱多了未必是好事,有时位置越高责任越大,摊子越大风险越大,虽然现在企业管理已经很科学了,但作为最后拍板的大佬没有知识支撑也是万万不能的。
其实归根结底,在中国,学历很重要,学历也不重要,你怎么说都可以,重要的是你到底是想靠知识混碗饭吃,还是先勤勤恳恳白手起家,对于上面那个辞职的人来说,我也不知道学历对他重不重要,也许他太年轻了,他是为了辍学而辍学,他没有在哪方面比别人更有优势?也没有什么特别想去做的事?或者自己特别能吃苦,就算累点也没关系,很有劲头?都没有!
一个自己都不知道要干什么的人,要么还没有长大,要么就是还不了解自我,这样的人所做的选择以后一定会改变,这样的人也没有人愿意陪你一直走下去。就跟找BF一样,他也只能找能帮助他的人,能给他安顿的人,但这已经不是在找BF了,这是在寻求帮助。
在现实中,异性恋有很多文化支撑,连童话故事结局也是和王子在一起了,但在现实中绝大多数正好败给了现实,异性恋都这样,更别说两个男的或者两个女的,你如果既受传统家庭观念的约束,又在各个方面都没有优势,怎么能建立一个本来就没有稳固基因的家?
有时我很羡慕那些没有多高学历的人,因为他们在一起了就在一起了,才不管那么多,也不在乎什么,本来也没拥有多少;我也很羡慕那些有知识,思想独立经济独立的人,因为他们考虑多了不一定能找到合适的人,但至少他们能完成很多责任,比如工作,比如作为社会人,比如对父母的义务。
所以,有时我们该分析下自己,有没有那样“才不在乎那么多”的自我观念?或者有没有起码先完成自己一些责任,免除后顾之忧的打算?在目前的中国,我觉得gay和绝大多数人一样,要有三样支撑才能平衡地获得幸福:家庭、事业、爱好!
说到爱好,最明显的就是老年人,比如有些父母,一退休突然没事干了,就会把更多精力花在儿女身上,儿女一少联系就会感觉到孤独,要是儿女是同性恋,那双方压力就更大了,其实即使是异性恋即使是你结婚了,父母也一样会把很多心思花在你身上,因为他们退休后生活突然空白了,因为他们在年轻时没有给自己建立起兴趣爱好,只能把全部的兴趣爱好花在你身上。
说到这儿,我也觉得中国的父母一辈子也挺累的,作为gay,如果你想父母不用过多地干涉自己生活,而他们又有很多的生活乐趣,就趁早动员他们多掌握一些兴趣爱好,找到属于他们自己的幸福和快乐。
李栋旭快40岁了!简直就是大叔控理想型!这种身材谁顶得住啊~~
2019-03-18方块胸网红健身小哥,曾与王浩然一起拍片的好“基”友,单身可撩!
2019-03-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