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期避孕的成功率有多大
有部分成年人会认为,用避孕套来避孕会影响在性生活中的发挥,不能达到最强的性快感,而用避孕药又会伤害女性身体,就选择了比较温和但是风险较大的避孕方式:计算安全期。那么,安全期避孕的成功率有多高呢?相信大多数夫妻都会关心这个问题。
安全期避孕法,原理听上去特靠谱!
既然新生命的诞生开始于精子先生与卵子妹妹的结合,那么让卵子在短短的两天生命中无法遇到精子,让她孤独而终不就能达到完美的避孕效果了吗?没错!这就是安全期避孕法的基本原理!
安全期避孕采取的策略是计算卵子的出场时间和可能的受精时间,并让精子避开这些时间再出来活动。排卵和受精的过程存在一些规律,根据这些规律,我们可以通过女性的生理周期大致确定出容易怀孕的“危险期”,其余的时间就是所谓的“安全期”了。在“理想状态”下,在安全期中进行性行为也不会使精子与卵子相遇,以此达到避孕的效果。
我等凡夫俗子靠几句口诀就能算准安全期?醒醒吧亲!
安全期的原理听上去似乎挺靠谱,但实际上所谓的理想状态并不存在,所以计算起来却会面临很多困难。
问题的关键在于确定排卵日,排卵多发生在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所以安全期是一个只存在于月经规律(月经规律指周期21-35天)的女性身上的概念,月经不规律者不排卵或稀发排卵(这也是不孕的常见病因),也就不存在安全期的概念了。 但是月经规律的女性排卵就一定那么守时吗?月经规律的女性基本可以认为有规律排卵。但有规律排卵的女性,排卵时间也受个人情绪、压力、健康状态、外界环境等因素影响。女同胞们对此应该是深有体会的,考试前紧张情绪、巨大工作压力、异地居住环境变化都会引起大姨妈的改变。
我们经常会听到的安全期计算法是类似“前七后八”或者“前三后四”这样简单的估算,但它只是基于最近的一个月经周期进行计算的。这样的算法要想准确,就要求女性的生理周期总要像时钟一样准点才行。而事实上,并不是所有女性都会规律地排卵,即使是规律排卵的女性,她们的生理周期也会受到环境、情绪、健康状况的影响而波动,实在难保完全准时。因此,这样的计算就会带来很大的误差。
为了减小这样的误差,也有一些相对更准确的安全期计算方法,例如奥吉诺公式。这种方法要记录最近6-12个月的月经周期,选出最长和最短的周期的数值作为重要参数来计算安全期。月经周期的定义是从月经来潮的第一天到下一次月经来潮的前一天。
这样的方法虽然比起简单的估算要靠谱一点,因为看起来它用多段周期中的最长和最短值拉平了周期的波动。但使用起来非常麻烦,而且即便是这样也无法逃开那些不确定性的影响,算准周期几乎是小概率事件。靠周期避孕,基本是拼运气,攒人品。
此外,其他一些因素也可能影响安全期的计算。安全期一般是根据女性自己观察到的月经周期来计算的,但实际上阴道出血并不一定是真正的月经,也可能排卵期出血等其他情况。如果把非月经的出血错当月经来计算,也会导致安全期计算不准。
安全期避孕,效果不给力!
安全期避孕不仅实施起来会遇到很多麻烦,最终的效果也并不理想。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数据,在理想状态下,安全期避孕的年失败率约为5%,可靠性不及避孕套及口服短效避孕药。而实际上控制失败率在5%这样的理想状态也是很难达到的,如果使用了比较简略的计算方法,或是自身生理周期不规律,失败率就会大大增加,临床追踪年失败率可达到25%以上。
25%的失败率意味着100位成年妇女采用此方法避孕,1年时间内,会有25名妇女怀孕。名字里带着“安全”的字眼迷惑了很多人,其实风险非常大。